请先登录
上周六,苹果公司在中国的年度影片《女儿》在上海环贸首映,这部影片的导演梅尔菲与摄影谢尔也亲自来到现场,跟观众互动,示范如何用iPhone拍摄影片。
《女儿》这部电影,除了选题上的“走心”外,背后还有更多细节值得我们去了解。
拍摄地点是重庆,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一个城市?梅尔菲与谢尔一致认为,重庆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城市。他们举例说,重庆有点像自己长大的地方纽约布鲁克林,未必有多么风光靓丽,但有很多美丽又个性鲜明的地方,它混合了“美”和“真实”,以及那些高架桥,非常独特,非常适合去表达《女儿》这部影片所需要表达的情绪。
用iPhone拍摄与电影摄影机有何体验不同?
iPhone的体积会更加的便捷,这部片子的拍摄主体大部分是出租车上,常规的摄影机很难在其中施展。因此谢尔讲到,相对摄影机来讲,iPhone尺寸小,更贴近拍摄主题,例如片中周迅打开手套箱那个第一视角镜头。
隐藏功能:iPhone的夜拍+防抖能力
谢尔并没有主动提及这代新iPhone的夜景拍摄与防抖能力。但是在一些特殊的镜头上还是能感知到这一点。
花絮中有个细节是谢尔趴在车上拍摄,便利用到了iPhone的OIS光学防抖。不过这种技术也有自己的限制,比如在拍摄视频时候需要调整快门,景深等参数,这是在专业视频拍摄中遇到的挑战。相比起《三分钟》,《女儿》的拍摄并没有借助到外界的镜头,但是有利用稳定装置,只是这并不是必备的。影片中95%的时间没有采用任何外部设备,基本就是手持。所以就算是一般人,也可以使用iPhone拍出同样的作品。谢尔想表达的是,对一般用户来讲,设备其实并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于观察生活细节的心。
比如影片的结尾,周迅说了一句“妈,我饿了”让无数人落泪,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情感标点,而非西方人直接的“妈妈我爱你”。两个外国人对于中国人春节情感的理解便是源于细节的观察和共通的情感。尊重人性,然后利用自己的专业捕捉下来,呈现给观众,就会得到用户的理解。
最后梅尔菲和谢尔透露,整部影片拍摄耗时5天,但跟其他电影拍摄不同的是,这部影片没有明显的“开机时间”,他们几乎是一下飞机就开始拍了。他们为这部影片准备了10部iPhone,但其实到了最后,加上花絮部分,参与拍摄的有将近20部——因为工作人员每人都有iPhone,每人都可以掏出手机拍几个镜头。最终,最难的部分倒成了挑选素材,他们足足用了三个星期才完成后期剪辑,删掉了大量素材。
整个影片的完成过程也体现了“人人都能拍”的过程,这也是iPhone不断进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文章来源新浪科技,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先登录